孩子,回来上学吧,我们都在等你....
时间:2022-11-22
来源:绥芬河院
作者:赵璐
编辑:王佳
录入:杨仕博
审核:张洋
【字体:大 中 小】
“我不想上学了,我学不进去,我就想在家待着看手机”。虽然开学已经几个月了,但是小李一直没有上学,每天就是在家玩手机,而且经常打架。绥芬河市人民检察院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为了争取各方重视,让孩子重返校园,组织召开了保护未成年人接受义务教育权益不公开听证会。经过多方努力,孩子终于同意重新回归校园。
初次见面——同学口中的“黑社会”?
第一次了解小李的情况是来自于公安局行政处罚卷宗。“她就是一个‘黑社会’,知道她的人都害怕她,虽然她是一个女生,但是打人特别狠。”这是被小李殴打的小许在公安机关的询问笔录中表示的。卷宗中小李(13岁)和小赵(13岁)因琐事殴打小许(13岁),公安机关给小李制作的询问笔录中,体现小李是一个初一的孩子,因为小许在微信朋友圈骂了她,她就和小赵一起打了小许,小赵是一名初二的中学生,已经一年多没有上课了。违法行为人小李、小赵涉嫌寻衅滋事,但因其不满十四周岁,公安机关对其不予行政处罚。
探访真相——孩子,家庭的阴霾我们怎样帮助你扫除?
本着对未成年人进行挽救、教育的方针,绥芬河市人民检察院未检办案组走访询问小李、小赵,及其家长、班主任、校长、教育局工作人员,了解到小李、小赵均为离异家庭,小李父亲在婚姻存续期间一直存在家暴行为,经常因为家庭琐事殴打小李母亲,小李10岁时父母离异,小李一直跟着母亲生活。小学时学习成绩还好,但初中就跟不上进度了,上课睡觉下课打架成为她的常态,其母亲早已放弃对小李的监管,只负责孩子的生活日常,其他的任何行为不再过问。小赵系离异家庭,跟着父亲生活,父亲因为工作繁忙一直对小赵疏于管教,导致其叛逆厌学。
家庭教育一定是孩子教育的第一站,对于幼时父母离异、家庭缺位给孩子带来的不安全感是无穷的,通过打架斗殴来引起父母的重视,容易选择放弃自己达到报复父母的目的。孩子不上学爱打架,或许源于她感受不到来自家庭的关爱、来自学校的关心、来自社会的温暖。
寻求办法——孩子,让我们帮助你重新回归学校,接受教育!
听证会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及纪委监委、团市委、妇联、民政局相关领导担任听证员,通知教育局负责人参会,各中学校长列席了会议。会上,检察官全方位还原案件事实,把案件当事人“请进来”,使其充分行使参与听证、提交证据、质证辩论的权利,同时集思广益帮助未成年人及时完成学业。听证员高度重视问题清单存在的问题,在发表意见后,向行政单位进行了提问,询问未成年人未依法接受义务教育的原因及今后保障接受义务教育的有力举措。教育局对问题做了详细地解答,表示由于学校与教育局沟通不畅,导致教育局并不掌握这几名未成年人长期未上学的情况。在下步工作中,教育局将对全市义务教育学校下达控辍保学通知书,对控辍保学工作再要求、再部署、再落实,抓好学校精细化管理,严格学生日常请销假管理,做实家校共育,形成工作合力,营造社会、家长与学校、教师携手并肩共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拨开云雾——孩子,欢迎你回到学校上学!
依据听证会及调查等相关证据,绥芬河市人民检察院向教育局公开宣告送达诉前检察建议,督促其从严从实落实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接到检察建议后,教育局第一时间带领各校校长、班主任及检察院驻学校法治副校长一同来到辍学孩子家中进行家访,积极与家长、孩子进行沟通,积极化解孩子与家长之间的矛盾,对于孩子因个别科目成绩不好导致不愿意上学的情况,给予单独辅导,针对困难家庭给予救助,孩子不仅感受到社会各界给予的关爱,更让她重新燃起了上学的热情。